Creative hopelessness(創造性無望)是什麼?如何用它改變我們的人生?
「創造性無望」是接納與承諾治療(ACT)的關鍵起點。研究指出,當個案深刻體認壓抑情緒策略缺乏長期效益並對其「絕望」,便更願意投入接納與價值導向行動。
「創造性無望」是接納與承諾治療(ACT)的關鍵起點。
研究指出,當個案深刻體認壓抑情緒策略缺乏長期效益並對其「絕望」,便更願意投入接納與價值導向行動。
隨之而來的是憂鬱、焦慮指標顯著下降與生活功能提升。
掌握「創造性無望」的概念,等同取得一把切斷無效循環的手術刀,讓人我們的人生重新開機。
創造性無望是什麼?
Creative hopelessness(創造性無望) 是接納與承諾治療 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, ACT) 中用來「破除控制議程」的起手式。
治療師帶領當事人檢視:那些不斷嘗試控制、壓抑、避免內在經驗(情緒、記憶、身體感受)的策略,長期究竟有沒有真正改善生活?
當事人一旦體會到「原來繼續這樣奮戰也徒勞」,便會對舊路徹底「絕望」,從而打開接納、價值導向行動的新可能。
這份「絕望」並非對人生失望,而是對無效策略失望,因此被稱為「creative」。
簡單理解 creative hopelessness(創造性無望)
把 creative hopelessness(創造性的無望) 想成這樣一段覺悟:
「我一直用盡力氣,把難過、焦慮、尷尬趕出腦海;結果它們像海灘球,被我壓進水裡又彈回來。我終於意識到:再壓只會更累,不如停手,用新的做法,好好過生活。」
換句話說:
先看清事實
你回想自己為了擺脫痛苦,試過滑手機、狂追劇、喝酒、硬要正面思考……短暫有用,長期沒好轉,甚至讓生活更卡。
對「無效老招」死心
當你真正體會「這些方法行不通」,就像鬆開那顆海灘球——這一刻叫「無望」,但也是轉折點。
才有空間嘗試新路
一旦不再執著「一定要把不舒服感覺趕走」,你才有力氣去做真正重要的事:練習接納、投入價值行動(陪家人、完成作品、照顧健康……)。
所以,creative hopelessness 不是教你放棄人生,而是放棄那些耗力不討好的對抗方式,讓你能把精力用在讓生活更豐富、有意義的方向上。
為什麼它「創造性」(creative)?
在 creative hopelessness 這句裡,creative 指的不是美術或天馬行空的點子,而是 「開創新選擇、生成新路徑」 的意思——一種在對舊方法徹底死心之後,騰出心力去創造更符合價值、也更「workable」的行動。
哪部分的創造性?
- 從放手到開路:當事人先看清「控制/逃避」這條老路行不通,於是停止無效掙扎。這一鬆手,反而釋放出探索的空間,得以「發明」全新的應對方式、視角或生活安排。
- 生成而非封閉:ACT 工作坊強調:creative hopelessness 並非關上希望,而是藉由照出行為功能的「無效」,點亮通往價值生活的多條支路;它是在「對舊策略無望」中孕育「對新可能有望」。
- 轉向可能性的思維:心理師 Diana Hill 形容,這是一種「願意為新可能騰位」的清醒,讓人不再糾結於控制內在體驗,而能把注意力轉向更重要的事。
可以把 creative 當成哪些中文概念?
- 開創性的/創新式的:指出路從無到有。
- 生成性的/建設性的:強調放下後才能建構。
- 翻轉式的:提醒它是一種思維與行動的轉折。
總之,這個 creative 更接近「在無望中發明新可能」的意思、有種「置之死地而後生」,而非單純「有創意」。
Creative hopelessness(創造性無望) 點出:真正的創造力,往往誕生於看清舊路不通、決定轉彎的那一刻。
常見誤解
並非學習性無助:目標不是讓人覺得「我什麼都做不到」,而是「這些舊方法做不到我要的」。
也不是鼓勵放棄治療:相反,它為接納、覺察、價值導向行動鋪路。
四步驟對話流程(Russ Harris, 2017)
- 列出你試過的招數:用 DOTS 提問——Distraction 轉移、Opting-out 逃避、Thinking 思考/理性化、Substances 物質/自傷等。
- 到底效果如何? 短暫舒緩後問題是否回來?
- 代價是什麼? 金錢、時間、健康、人際、錯失的價值行動……
- 當下感受如何? 讓當事人自己總結「長期看來並沒有變好」。
透過尊重而好奇的對話,當事人自發得出「也許該換條路」的結論,而非被說服。


